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未來需要的是「專家」或是「通才」?
昨晚在跟慕約彩排下禮拜小聚的短講後,慕約問了我一個問題,他問說:「林老師,一年前你有提到一些對學生未來重要的關鍵能力,那這些關鍵能力在一年後是否有改變?」
以我觀察我們學生AI作文競賽來說,原來寫作就比較好的還是會贏得比賽,但是沒那麼好的更願意寫而且水準一致的變好(其實就是很像啦)
善用AI可以快速的弭平差距,就算我在寫作、寫程式、畫圖跟分析資料等都很爛,但是在AI的幫助下我可以快速達到相當不錯的水準。
甚至在Co-intelligence一書中,Ethan Mollick教授也有提到一家軟體公司的CEO認為在18個月後,未來運作整間公司可能只需要20%的員工,而且可以從他們高中畢業後就開始雇用。
但這不代表專家的消失,應該說未來的差別就在於你對這個專業領域的掌握程度。你在這個領域浸淫的越深你越能拉開跟AI輔助工作者的距離。而專業的累積是至少要10000小時的刻意練習,專業是需要知識及努力的堆積。這個是AI沒辦法幫你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