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an Mollick教授的新書 共同智慧:與AI一起工作與生活(Co-intelligence: living and working with AI)
本書從對生成式AI的基礎認識開始,我們處於AI發展的初期階段,需要共同探討其使用方法和對策。提出了共同智慧的4項原則:
- 跟AI討論每件事情:以認識他能力、優點與缺點
- 成為迴路中的人Be human in the loop: AI需要人類的判斷及專業知識,否則很容易出錯
- 像對待人一樣對待AI:給AI清楚且明確的人設,可以幫助它做的更好。
- 假設這是你用過最爛的AI:AI進步的非常快,所以對AI保持開放的態度,將有助於你適應變化
在第二部分並依序將AI視為人類、創意、共同工作者、tutor、教練及未來提供整體的思考框架幫助我們如何將學習、生活及工作與AI交織。
- AI as a person:說明如何透過引導AI發揮潛力
- AI as a Creative: 如果我們按下「按鈕」就可以從無到有,學生會用它來寫小論文,經理會用它來開始寫郵件、報告或文件。老師會用它來提供回饋,科學家用它來寫計畫,藝術家用它來生成草稿,每個人都將按下這個按鈕。但我們可能會因此失去創造力與原創性。當AI生成草稿,我們會因為錨定效應,固定在AI生成的第一個想法上。再者,我們可能會降低思考的品質和深度,當我們不需對所寫的東西進行痛苦的來回思考,我們依靠機器完成分析和整合的困難工作後,我們也失去了從錯誤中成長的機會。
根據研究顯示,ChatGPT很大部分是人類努力的替代品而不是對我們專業技能的補完
- AI as a Coworker:
將任務分為4種類型
-- Just Me只有我:訓練思考、表達我獨特的判斷
-- Delegated 委託任務:無聊重複的任務。目的是節省我們時間專注在發揮價值的任務上
-- Centaurs半人馬:在人類跟AI之間切換,例如在AI協助下分析圖表時,人類決定採用什麼統計方法讓AI製作圖表,讓人類歸人類AI歸AI
-- Cyborgs 半機器人:更進一步 深度整合,不僅是委派任務而是與AI交織在一起。例如以前寫東西的時候卡住可能要想好幾個小時,但是現在可以跟AI一起合作
- Ai as a Tutor
從過去直接教學(講述性教學)到未來 翻轉+AI tutors+合作學習。
- AI as a Coach
如果AI可以代替人類處理簡單但無聊的任務,會不會以後企業就不需要聘用初階人員?而初階人員無法透過在專業工作中成長的話,是不是未來會造成專家的缺口?
-- AI世代的專業知識建設
我們不需要努力記憶和累積基本技能,也不需要累積基礎知識庫,畢竟這正是AI所擅長的。基礎知識的學習總是無聊的且過時了。但是,通往專家之路需要以事實(facts)為基礎。
-- 專業知識將比以前更重要
專家才能讓AI發揮最大作用。專家還要對AI的成果進行事實檢核與糾錯。
-- 未來的新專家:Prompt craft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太可能有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完全無用。也許與AI互動本身就是一種專業技能
- AI as our future
-- 情境1:不會再更好了
-- 情境2 :緩慢成長 Slow Growth
-- 情境3:指數成長 Exponential Growth
-- 情境4:機械之神 The Machine God
#共同智慧
#與AI一起生活與工作
#光筆記就近萬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