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腦的概念源自 Tiago Forte 提出的 CODE 方法: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這個方法讓我們能將分散的資訊、想法、筆記整合成一個可靠的外部記憶系統。
聽起來很棒,對吧?
但我過去嘗試建立第二大腦系統時,總是在「組織」階段就卡住了。光是要決定如何分類資料到PARA資料夾跟下Tag,就花掉我所有時間。結果我根本沒時間真正去讀書、思考、產出自己的想法。
直到我開始嘗試使用ClaudeCode
Claude Code可能是我使用過最強的組織、寫作跟思考的工具。雖然它的學習曲線有點高,但我覺得這是值得的。
因為Claude Code不僅是個對話框,它可以直接存取你電腦的資料、理解我的筆記結構、根據我的思考脈絡回答問題,甚至根據我的寫作風格生成內容。
整個對話的context從原本在網頁端我一筆一筆上傳的資料到我電腦裡的所有資料。
過去我想像的第二大腦系統:
1. 先建立完美的分類系統
2. 手動整理每一則筆記
3. 定期回顧和重組
4. 維護整個系統
但現在有了Claude Code之後:
1.直接讀取你電腦裡的檔案和資料夾
2.動態查詢和分析你的筆記
3.理解不同檔案之間的關聯
4.根據你的需求即時組織資訊
換言之你不用先分類才開始使用,而是全部資料倒進來讓AI整理。
#我是怎麼做的
* 先將雲端硬碟的筆記下載下來,用pandoc將docx檔轉成md檔案
* 用Obsidian跟git同步跟管理筆記
* 在資料夾下開啟claude code
*/init讓ClaudeCode讀取所有的文章
Claude.md會知道你這個資料夾的概要、架構、正在處理的內容跟你所有他希望知道的東西。這個檔案有點像是你給Clude Code的使用說明書,你希望他如合理解跟處理這些檔案。
每當我們開啟新的對話的時候,Claude Code都會讀取這個檔案。以瞭解你目前的進度跟目標。
* 每當寫到一個段落就讓Claude Code 將目前進度同步到github
#我嘗試過哪些方向
1.依照第二大腦的分類方式直接幫我建立資料夾,並幫所有的文章下tag
2.當我想要寫某個主題的文章的時候,先請Claude Code整理我所有類似的資料,並扮演思考夥伴跟我討論文章的架構。
3.我還把我們學校的老師研習數據丟給Claude Code請它分析後並整理成互動式圖表(這個我分別用Gemini、Claude跟ChatGPT都失敗了)
4.如果發現這個流程未來可能會重複使用,就可以把它轉化為 custom command。。我會先到Claude console讓他將我簡單的prompt轉成比較詳盡的prompt,再丟到custom commands裡面。
你無法只靠看別人怎麼用就學會 Claude Code。你必須弄髒你的手。可能要是要親自體驗才知道Claude Code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工具。
你可以在網路上搜尋Claude Code的教學或著報名Cladue Code的實體課程,實際學習怎麼使用,畢竟這部分最難的就是安裝Claude Code了
但我也都還在嘗試怎麼使用Claude Code,一定都還有不足之處在請大家多包涵。如有任何問題也都歡迎提問。
如果大家對命令行不熟的話,可以下載warp會有AI告訴你錯誤訊息是什麼,並且建議你該怎麼做。
晚點再來寫比較詳盡的Step by Step教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