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在資訊課上,我想跟孩子們談談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我們不能讓AI幫我們寫作業」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 AI 能在 30 秒內幫你完成作業,那你為什麼還要花 30 分鐘自己寫?這兩者的差別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是:「老師每天也在用 AI,還教你們怎麼用。那你覺得老師用 AI 和你用 AI,有什麼不一樣?」
接著我想用運動來做比喻。
假設我決定開始運動,希望讓自己更健康。
第一種方式,我每天都去健身房拍照打卡,上傳照片、發限動,看起來很勤勞。大家都誇我好棒,但其實我根本沒真正動起來。
第二種方式,我真的規劃訓練菜單,流汗、肌肉痠痛、累得半死,有時候練了很久也看不到明顯進步。
如果要你選,你會選哪一個?
大部分的孩子會知道應該選第二個,但心裡一定會偷偷想:「那也太辛苦了吧!」
讀書、寫作其實就像第二種方式。
你努力了很久,卻看不到成果,但每次練習都在讓你的「大腦」變強。
孩子我想跟你說明一個重要的概念「神經可塑性」。
指的是當你越常使用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就越強。
當你反覆練習某件事,這些連結就像不斷被踩踏的小徑,慢慢變成寬敞的大道。
這也是為什麼「練習」真的會讓你變聰明。
孩子們你們現在正處在「建立這些連結」的關鍵期。
如果在這個階段把思考交給 AI,其實就像讓別人幫你練肌肉。
你今天會覺得輕鬆,但未來就會付出代價。
所以寫作業的重點不是完成作業,而是訓練你的大腦,讓你大腦有成長的機會
當我們用自己的話去寫筆記、整理想法,這些思考會深深刻進你的腦裡。
但如果只是複製貼上、或讓 AI 幫你總結,你的腦袋幾乎沒動過。
你得到的只是一份漂亮的作業,而不是更清晰的思考。
回到一開始的第二個問題是:「老師每天也在用 AI,還教你們怎麼用。那你覺得老師用 AI 和你用 AI,有什麼不一樣?」
在 AI 還沒出現之前,我們這些老人練習寫作、表達的時間有多長?
以我自己為例,我每天都在上課跟溝通,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靠嘴巴過活。
我常開玩笑說自己像詐騙集團一樣都是靠嘴巴賺錢。
我一次次表達想法,一次次修改說法,這些經驗讓我腦中的連結越來越強。
現在當我寫作或講話時,那些語氣、節奏跟立場早就成為我的一部分。
所以AI不會代替我表達我自己,我知道我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但我也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每個人都想用AI寫作
#但沒有人想看AI寫的東西。
AI 的文章可能流暢、結構完美,但它沒有立場跟洞見。
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讓AI代筆,這世界會變的?
但我並不是說AI不好,我相信AI一定會改變世界
我每天也在學怎麼更好地使用AI,因為它能放大人類的能力。
但它只會放大你「本來就有」的能力。
如果你已經會思考、分析、創造,AI會讓你更強
但如果你一開始就把思考外包給它,你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孩子們
你的思考、你的文字、你的幽默感,都是你獨一無二的印記。
AI 可以模仿你的語氣,但它無法複製你這個人。
這世界上沒有人經歷過你的人生,也沒有人擁有你的視角。
You only live once.
你的人生只有一次,你的大腦、思考和創造力,都是無法被取代的。
在這個人人都能用AI的時代,你什麼時候不用AI反而更加珍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