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連接雲端硬碟,誰才是最懂我的AI?
為了測驗這三者誰比較懂我的想法,我基於個人雲端硬碟蒐集的想法跟文章深度的問題,分別對這三者提問:
1.請幫我找出所有跟「Vibe Coding」相關的想法,並提供它的定義、核心理念、潛在缺點與最佳實踐。
2.請為我整理出,如何在小學階段推動「Vibe Coding」與 AI 素養(AI Literacy)的最佳實踐方法。
這兩個問題不僅考驗AI的資料檢索能力,更測試它們對我個人想法的理解跟延伸能力。
但結果有點讓我出乎意料之外,竟然不是Google自家的Gemini勝出,而是Claude
在第一個關於Vibe Coding定義的問題中,只有Claude精準地捕捉到了品味(Taste)是此概念中最關鍵的能力。這顯示它不只是找到關鍵字,更是真正理解了我在多篇文章中想傳達的核心脈絡。
在第二個關於小學教育實踐的問題中,唯有Claude歸納出我所設想的教學路徑:應先從如同「爵士樂即興演奏」般的提問與探索開始,再逐步進展到像「撰寫樂譜」那樣結構化的協作模式。
而使用者除了回答品質外大家更關心的是我的雲端硬碟資料是否會被拿去訓練?根據官方說明
ChatGPT與Claude皆承諾不會利用透過 Google Drive存取的資料來訓練其模型。
但如果你是手動將文件內容「複製貼上」到對話框中,這些資料就有可能被用於模型訓練。也就是說你沒有手動把ChatGPT、Claude及Gemini是否願意提供資料改善模型的選項關掉的話,你的對話記錄就有可能被拿去"改善"模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