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聽了未來城市陳芳毓總監與蔡宗翰教授的 podcast,討論主題是:「如何與孩子談 AI:應該學理工還是人文?專家揭示父母必知的教育關鍵。」
時長大約只有30分鐘,我還蠻建議所有朋友都可以聽聽看,會對未來生成式AI世代會有比較明確的想法。
蔡教授分享了他開發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經驗,談到下一代孩子可能需要的能力,以及老師在教學中應用 AI 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例如,不應把 AI 視為萬能工具,而應教導孩子如何正確使用 AI,並培養他們的基礎能力。(還好我「應該」沒有中槍)
我非常支持老師學習程式設計的想法,因為我的親身體驗讓我感受到生成式AI的神奇力量。因為以前學寫程式,光學語法學了半年寫不出一個能動的東西,現在出張嘴就可以生成了。但只要程式報錯,我根本不知道問題在哪,也只能全部複製貼上,交給AI通靈解決問題。
雖然問題解決了,但我學會了什麼?如果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我能自己解決嗎?如果我要新增功能,我是否只能複製全部程式碼,再貼給AI來處理?更別提判斷程式碼品質的能力了。
而在學用生成式AI寫程式的過程中,可以讓我思考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能力?哪些是基本能力,就算AI做的比我們好,我們還是要學會的?哪些是可以委託給AI,但是我們要有判斷好壞的品味的能力?
因此我覺得學寫程式不僅是可以幫助任務自動化增加效率外,更棒的是可以讓老師在學寫程式的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在生成式AI的年代,孩子需要哪些能力?我們應該如何在教學中實踐?
連結:https://player.soundon.fm/p/e0baca98-490d-4f44-83c9-32f8ec8eec45/episodes/14e426a8-c7da-4889-bd8e-21b80ed34312?fbclid=IwY2xjawGBUs1leHRuA2FlbQIxMQABHXIB5nXmtcVNkv80KzSJYlRd3jAOov0w3wQUGPcK9cbueC8D-PU4aK7x5Q_aem_LmdbuXnHTHWzUz1gcJxCY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