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外包

 如果我們把思考全部外包給AI的話,會發生什麼事?


現在大家開車出去玩的時候應該用Google地圖導航而非查地圖?

這樣長期下來的結果會如何?我可能沒辦法在腦中重現去過的地方,我回想不起這個路口轉過去是哪裡,我只能對照Google地圖邊開車。以前我會事先查好地圖,想辦法查清那個交流道要怎麼下去,現在我只要輸入要去的地方就會自動算好時間跟如何到達。雖然沒辦法記下次怎麼去,但是相較節省的時間跟心力實在太值得了

這樣是好事還是壞事?
類似的質疑其實已經屢見不鮮,光書寫文字的發明就被蘇格拉底質疑書會降低大腦能力。更不用說近期計算機的發明也被擔心會降低人類計算的能力。

但其實都有道理,只是要看我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在有印刷品盛行之後,人類可以運用書本和筆記擴增我們的記憶內容。在計算機的世代,我們可以運用計算機快速的取得複雜運算的結果。但是慢慢的我們的計算能力在求學階段是最強的時候,隨著年紀增長,我們都交給計算機算了。

同樣的,在我們思考生成式AI整合到教學中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生成式AI可以作為寫作教學的一環,在學生寫完草稿之後,透過生成式AI完善孩子的想法甚至糾正錯誤。但是如果學生直接丟給AI寫的話,學生會不會失去培育基本寫作能力的機會?

在Co-intelligence一書之中,Ethan Mollick教授也有提到他的擔心,從新手到專家是要透過大量專業知識的累積加上10000小時的有效練習,如果過度外包思考給AI我們將喪失成為超越AI專家的機會。不管AI進步的多快多好,事實上我們人類的學習機制就是要不斷的將工作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並透過提取記憶運用出來。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的運作方式,沒辦法改變。

而我們該如何區分使用生成式AI的界線?我只知道一昧的禁止絕對不是好方法。使用AI檢測軟體也不是個好主意,因為檢測出來還有偽陽性的問題,使用這類工具只是徒增困擾而已。

我的想法是我們應用擁抱AI,以一種無害(harmless)的方式使用生成式AI。我們理當要教育孩子AI素養,教孩子AI對學習上的幫助、瞭解原理、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及確保AI不會代替自己思考等。但是具體要怎麼做?哈哈~我也不知道

沒有留言:

Claude Code分析電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