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各位師長分享我昨天在教育科技展的[AI世代的教養處方籤]簡報跟內容摘要:
這篇文章將探討生成式AI在教學中的應用現況,以及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AI,讓AI成為學習的「助力」,而非「阻力」。
一、生成式AI在教學中的使用情況
根據美國2024年的調查,K-12學生對生成式AI的使用頻率已超過老師,AI已成為他們完成作業的主要工具。但過度仰賴AI得到答案對學生學習是件好事嗎?
華頓商學院的研究指出,使用生成式AI直接獲得答案的學生,成績不但未顯著提高,甚至還下降。澳洲Monash大學進行的另一項研究則顯示,僅依賴AI獲得答案的學生,在AI被移除後學習成效大幅下降。這說明,AI的輔助學習表現並不等於真實的技能表現,學生應有的學習基礎,仍需在AI之外牢牢掌握。
二、正確使用AI:促進學習,而非取代學習
要讓AI真正發揮效用,我們需要教導孩子如何正確且合理地使用AI來促進學習。
1. 對學生的建議
在小學階段,可以利用「因材網」學習夥伴或「均一」等平台,這些平台具備引導機制,並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通過反問、引導學生思考,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知識。讓孩子們理解,學習過程本身充滿挑戰和挫折,透過解決這些困難,他們將獲得內在動機和成就感,這些是AI無法代替的。
成就感不該僅僅來自於取得分數的滿足感。透過學習知識、提出見解、解決問題等過程,孩子們應逐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當他們能以健康的態度看待AI,避免過度依賴AI解答時,他們才真正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
2. 對教師的建議
對於教師而言,AI應該是思考的夥伴。同時應用AI在「輸入」和「輸出」兩個方面可以幫助老師做的更好。在輸入方面,教師可以與AI討論教學策略、尋找最佳的教學素材和方法,例如除了「使用OO教具,我還可以怎麼作促進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從而刺激自己的創意思維;而在輸出方面,則建議不要過度依賴AI生成教案或簡報,以免產生缺乏成就感和價值。
3. 對課程設計的建議
以課程設計而言,AI Tutor的使用可以提升主動學習成效,但這需要具備良好設計的引導機制,避免AI直接給出答案,取而代之的是提供反饋和提問,讓學生更投入在學習過程中。這些學習設計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後設認知能力、加強學習信念,最終達到更有效的學習成果。
從「Backwark Design」的角度來重新思考學習目標、評量方式與教學活動。例如我們可以問自己:「AI技術將如何影響學科內容的核心本質?」這有助於找出哪些知識或技能是需要學生透過AI之外的方式學習的,以及在什麼情況下使用AI可以幫助放大學習成效。
三、結論:AI世代的挑戰,需要大人們的陪伴與引導
學生案例:一個小六孩子運用AI寫了一個App Script,將老師Google Classroom的信件自動抓取並添加到自己的行事曆上。他並沒有學過App Script,但他主動運用AI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這個案例讓我覺得如果教會孩子使用AI,孩子會做出多麼不一樣的事。
AI的應用已無法回頭,孩子們將生活在一個充滿AI的世界中。雖然有孩子認為「AI做得比我好,那我何必自己學」。我們還是要提醒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在於超越AI的能力,而不是僅僅依賴AI。
老師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必須引導孩子將AI視為工具而非取代自身學習的捷徑。唯有透過良好的引導,孩子們才能培養正確的AI 素養,並找到AI世代中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與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