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3的文章

什麼是好的雙語教學設計?

  對我而言,談到好的雙語或數位教學之前,必須先是好的素養教學。 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老師必須清楚自己的教學目標跟自己孩子的程度,並且提供不同的鷹架以及明確的成功標準以幫助孩子達到學習目標。並且在設計教學流程的時候必須是環環相扣層層堆疊。 在教學的時候,學習任務必須清楚明確,幫助孩子專注在任務上。老師要幫助孩子連結抽象概念與現實情境並且提供孩子驗證知識的機會。 在確認達到學科目標之後,好的雙語課程應該是老師要使用比學生會的難一點點的英文,並且清楚明確的反覆使用希望學生使用的單子及句型,鼓勵孩子在課堂中使用任何他會的方式表達想法,但不要急著糾正孩子的文法或單字錯誤。 談到數位教學,並不是使用數位工具就是好的數位教學,而是使用這個工具能不能幫助教師教學或是學生學習得更好。不用為了數位而數位,而是老師覺得這個工具很適合放在我的教學脈絡或是使用這個工具不僅可以讓孩子在課堂上學習還可以發展孩子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等。 最後我想說一堂好的課不是老師講得多好,而是學生在上課期間專注在任務上,享受跟老師互動的過程,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之下,一起幫助彼此成為更好的學習者,一起享受這堂課。

How teaching happens

  最近在看 How Teaching Happens時,書中提到TPACK franework強調學科(content)、教學(pedagogy)及科技(technology)的知識應該被放在一起思考,我們應依照教學的內容選擇合適的科技而非反過來以科技為主。 有趣的是在雙語這邊,在台灣雙語教學資源書 全球在地化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中一書中,也有提出類似的概念。也就是雙語教師應具備的雙語學科教學知識(BE PCK)應整合教學、學科及學科語言的知識。 但以我自己而言,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上偶爾也都會為了太偏重科技或是雙語的整合而忽略了原本的學科知識或是教學知識。總而言之就是不能為了科技而科技也不能為了雙語而雙語,還是要以學生的學習成效為主不能偏廢。

不一樣的自然課

  這週的自然課有點不一樣 我想讓孩子試試看,在提供孩子問題及部分的知識後,學生是否可以理解問題後,設計實驗步驟驗證自己的想法? 先讓孩子事先看因材網的影片並做筆記讓孩子對什麼是摩擦力有基本的認識後,在課堂上先請小組思考如果我們要比較不同紙類的摩擦力我們要怎麼試驗?準備好的組就先來跟我討論要怎麼做實驗,我覺得實驗設計沒什麼問題就可以自己選擇需要的材料來開始試驗。接下來等實驗告一個段落之後就是各組製作自己的實驗報告分享自己的成果。在其他組報告的時候,每個同學要寫下覺得別人做的好的地方。 沒想到孩子的表現比我想像的更棒。 孩子之間的討論跟齊心解決問題的熱情讓我有點嚇到。幾乎沒有孩子發呆,就算我沒有事先分配每個人的任務,但是每個人都試著再幫助小組解決問題。 更有趣的是孩子使用科技互動的方式比我想像的厲害,一開始我原本只想先讓孩子使用紙本記錄就好,孩子反而主動跟我說他們要用google slides報告,甚至還會拍照註記畫面跟airserver無線投影。甚至還有小朋友把chromebook當成實驗器材以固定瓦楞板的高度跟角度。

Canva docs 新功能

我最新在親子天下 翻轉教育的文章介紹了Canva最新的功能Canva docs。老師們應該都會很好奇Canva docs跟Google docs的差別,如果功能上差不多的話,我們為什麼還要花時間來學Canva docs呢?但在摸索之後卻發現, Canva Docs 處理文字與視覺效果時,的確有超乎想像的優點。文章連結如下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7988

老師的下一步?

  這幾天跟幾位老師聊聊之後,忽然有感而發 導師投注大部分的時間在班級上,每天跟學生進行數千次的對話,但我們偶爾仍然感覺到孤獨。因為以教師來說,我們備課、派發功課及給予學生回饋等,幾乎都是我們獨立完成,不太需要進行同事間的互動交流。所幸我們還有研習、共備及公開課等方式讓老師們進行專業的成長及對話。但很多老師一定也會覺得應付繁雜的日常工作已經疲於奔命,我們實在沒有太多力氣學習新的議題不論是素養課程甚至隨著數位發展而跑出來的許多數位工具。 但我們真的可以幫助孩子面對未來挑戰嗎?我們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幫助孩子進行客製化的教學?我們花了很多力氣幫助孩子學會知識,但是有提供孩子應用知識的情境及機會嗎?未來的孩子勢必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未來,甚至更激烈的競爭,我們的教學是否可以幫助孩子成功? 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一起思考,我們在每場研習、共備及公開課中,吸收彼此的優點學習他人做的好的地方,跟這些願意成長的老師一起對話,我們身體力行示範給孩子,我們老師是如何連接彼此的專業組成社群幫助彼此成為更好的學習者,或是守在教室裡默默的做著自己的工作?
  跟大家分享我每週日晚上九點固定一定要收看的節目『歐兜邁冒險趣』。 這個節目主要是由主持人出川哲朗與來賓一起騎著電動機車在日本各地旅遊,在電動機車時速約20公里的旅行過程中,不僅可以看到日本各地晴雨寒暑的美麗風光及藝人們享受當地美食的感動外,有趣的是這個節目的隨機性。因為藝人騎電動車到沒電的時候,是不能換電池繼續騎,是要自己推著車,沿路找不認識的人家讓主持人與來賓充電。在充電充到飽的2個小時間,藝人就會跟民眾聊天或是幫忙做家事等,而我們觀眾可以從這些小小的互動中感受到日本人的家居生活與人情味。 而看這個節目就彷彿真的實地到了日本慢遊,在過往沒辦法出國旅遊的時節真的是撫慰人心的好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