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學生過度仰賴AI

 許多老師擔心學生過度依賴AI,為避免這種情況,目前常見的因應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種類型:

一、限縮使用: 要求學生在學校內完成作業,避免學生回家後無限制使用AI。這種做法雖能有效管控使用情形,但可能會剝奪學生探索與學習AI工具的機會,也讓學生少了思考與精雕細琢作品的空間。
二、用魔法打敗魔法(老師以提供AI作品為範本): 這種方法鼓勵學生使用AI,但強調作品需超過於老師透過AI生成的範例,刺激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
三、記錄使用AI的歷程: 我自己比較偏好的方式是允許學生自由使用AI,但需記錄其使用過程,例如繳交與AI對話的歷程紀錄。這種做法的優點在於老師能觀察學生的思考脈絡及提問能力。
就使用AI的歷程來說,我會把學生使用AI的方式分成以下幾種:
1.結合想法: 學生首先具備自己的初步想法,請AI基於該想法延伸提供建議,接著再將AI的建議與自己原本的想法結合,產生新的觀點或作品,比較像是A+B=C。
2.啟發思考: 學生初期可能沒有明確想法,但可能透過AI生成了5個想法,但是學生反而都不用,反而自己想出一個嶄新的想法。
3.改進想法: 學生採用AI生成的想法作為起點,再進一步要求AI扮演不同角色,或對AI的回答提出質疑與修改建議,比較像是A->A+->A++。
4.思考外包: 學生沒有進行深入思考,以簡單的問題直接要求AI生成內容,並將這些內容直接當作作品繳交。
我也很難說哪種方式的成品一定比較好,因為這種方式要看的重點不僅是看學生「問了什麼」,更是要分析「怎麼問」以及「如何運用AI的回饋」。
但我想我們的目標不應僅止於防止學生過度仰賴AI,更應培養學生懂得如何有創意的使用AI。



沒有留言:

Claude Code分析電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