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賓州大學在土耳其找了1000多個高中生進行試驗,設計了兩個基於GPT-4的AI tutor,一個會直接給答案(GPT Base),一個則是透過不斷的提問引導孩子找出答案(GPT Tutor)。
練習階段,直接給答案那組的表現比沒有GPT-4的學生提高了48%,引導孩子思考的更提高了127%。但是事情不是像憨人想的這麼簡單,但是當考試不讓學生用GPT的時候,直接給答案那組比沒有GPT-4的學生下降了17%,引導孩子思考那組也僅是持平而已,但沒有正面效果?
結論是說如果學生在練習題目只是利用GPT-4作為拐杖(crutch),換言之就是過度仰賴AI得到答案,並且成功時,學生的表現會更差。也就是說為了確保長期的生產力,我們必須更謹慎的應用生成式AI以確保人類可以繼續學習關鍵技能。
心得:科技不是萬靈丹,不是因為我們有了鐵鎚就把每個問題看成釘子。我帶孩子的感想也如研究一樣,當孩子沒有AI時,成績的確也會掉下來。但未來的世界有可能沒有AI嗎?我想AI的趨勢,會如網路如電力般慢慢滲透到每個場域,我們該做的應該想辦法結合教學、科技與領域知識找出在教學中的最佳實踐。
0717補充:
實驗其實是分為三組,其中一組人類教學,一組GPT-base,一組GPT-tutor。GPT-tutor那組還特別找老師規劃教材跟學生可能的迷思,運用逐步提問或給線索而非答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我們也都知道學習不應該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應該是包含情感的支持與真實的互動甚至是共同的成長。老師如何維持學生的動力跟動機才是學習成功的關鍵。
但我覺得這篇研究也不是要說生成式AI跌下神壇,我猜他們想說的應該是學習本身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不太可能單靠學生自發性使用AI學習,需要更多老師一起參與設計整套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