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探索到實作
如果說去年的年會是在摸索生成式AI在各個領域實際運用的可能,今天的年會就是許多先進從個人到部門、從事件到任務、從習慣到流程。完全是超大的衝擊,看到大家從自身開始到組織導入AI所遇到的困難。
對今天玉山銀行的分享感到心有戚戚焉,其實在推廣生成式AI在教學運用時,也漸漸感到似乎不如我想的那麼簡單,大家期待的似乎是傻瓜式或者一鍵式的AI,而非現在如手工業的匠人還要一步一步成型的AI。
但從玉山銀行的經驗、美國可汗學院在導入生成式AI前,其實都有辦過GAI黑客松讓大家發想生成式AI的工作坊。在到近期在微軟的支持下,美國的老師都可以使用可汗學院的AI助理,讓AI可以協助老師設計課程、分析學生表現及進行差異化教學等”一鍵生成”的AI功能。
所以如果公部門、非營利組織甚至有志者願意出來協助台灣的老師辦理黑客松盤點生成式AI實際的需求,會不會是一個在教育中整合AI好的開始?
#從雲端到地端
自簡立峰博士及侯宜秀律師的分享中其實都有談到關於台灣繁體資料的問題。中午的午餐技術論壇,林彥廷及APMIC也讓所有人一次問到飽。從如何評估大語言模型、訓練大語言模型到企業AI轉型。一開始企業可能都是透過GPT-4串API使用,但後續可能涉及機敏資料的話,就可以從之前與GPT-4對話的記錄及企業的關連式資料庫開始訓練自己的大語言模型。而且照目前的技術會比GPT-4更便宜。
未來的大語言模型可能不是護城河,資料才是。對照之前Google訓練教育用AI的論文,或許我們能做的是先將資料數位化,不論是考題、教案或是跟孩子對話輔導的紀錄,都是很好可以拿來訓練AI的資料。
#gaiweek #gaicon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