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看完 顧家祈老師摘要黃仁勳台大的分享所說「跑起來,不然你會「變成」別人的食物。」,我想到的是賈伯斯在2005年史丹佛畢業典禮所說的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近20年的光陰,網路變得無所不在,度過了全球金融危機跟英國脫歐,甚至新冠肺炎大流行對學校教育產生了重大衝擊。兩位創辦人想對莘莘學子所說的話都是希望畢業生們能夠保持對知識或者成功的渴望。
近年社會變動的太快,可能我們所學的往往來不及因應社會的改變。所以我們不得不讓自己成為終生的學習者以避免在未來的賽局中落後。但有趣的是在Visible Learning:The Sequel一書中,作者John Hattie教授提到教師在一開始教書的前十年是最願意擁抱專業標準及與其他老師互動的(但隨後就....)
台灣的老師被社會賦予太多的想像,社會上缺什麼學校就要補什麼,缺性平學校就開始要上性平,缺雙語學校就開始要上雙語,我可以想見未來如果缺AI我們就開始要上AI了。但真的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還是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根據黃仁勳執行長的分享,AI有可能重新塑造整個電腦產業,Open AI日前也說過「在接下來的十年內,AI系統將超越大部分領域的專家水準。」我自己覺得可能對教育的衝擊很有可能有如新冠肺炎的大流行,這個衝擊一定會發生,但對台灣的影響端賴我們要如何因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